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和凯文·凯利聊了 AI、基因、VR、还有人类的未来

2015-10-30 元气少女虞喵喵 极客公园

未来一定是崭新的吗?智能只存在于人类吗?AI会是人类的未来吗?凯文·凯利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。


星期一早上,我们在酒店房间中见到了作家兼摄影师凯文·凯利(Kevin Kelly,以下简称 KK)。

已经 63 岁的他显得有些疲惫。早在四天前的 10 月 22 日,KK 就在北京做了一次公开演讲。谈及未来二、三十年的发展,他认为将由分享、互动、流动、认知四者推动。

「我们现在处于这变革趋势的最初始阶段,这意味着你们还为时不晚,一切都来得及。」在演讲的最后 KK 说道。

显然,对于未来 KK 是个乐观主义者。在采访中 KK 也明确表示「对于未来我是很乐观的」,未来同样是多样的,他不确定一定会出现什么、消失什么,但他相信实体的变化会变得很慢,「新的革命将发生在包括我们对自身认知在内的无形领域」。这其中当然包括人类模仿自己——人工智能。

在 KK 的新书《必然》中,有很大篇幅是关于人工智能(AI)这项诞生许久、又几经沉浮的技术。十年前,KK 为「机器人有了意识会怎么样」而着迷,难以寻找回答的问题萦绕心头,最终变为名为《Silver Cord》的漫画书——这本书中有神、天使,当然还有机器人。

▲关于《Silver Cord》的更多具体内容,你可以查看极客公园的过往报道

我们用计算力堆砌的「智能」真的是人工智能么?「我并不认为智能只有一种,人工智能可以完全不同于人类智能,它的价值也恰恰在此。」早在《失控》中 KK 就对蜂群机器人表达过赞叹,这些由程序控制、能够互相协作、行动如同一个整体的小机器人们表达出某种智慧的痕迹,而机器人格斗大赛上那些奇形怪状、努力厮杀的机器人们,似乎展示着莫名的生命力。

如果我们对有机体的定义是能够自我繁殖,那么电脑病毒同样是有机体。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并不清晰,也许有一天,AI 能够告诉我们生命的答案。

▲在《全部成为 F》这本 20 年前的推理小说中,有许多关于 VR、生命、有机体的精彩论述

在一个小时的专访中,我们同 KK 聊了时下最火热的几大领域:人工智能(AI)、虚拟现实(VR)、基因检测,当然也少不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。

走出酒店,停在门口的快递车引发了 KK 的兴趣,还给上方都堆满了货物的快递车拍了张照。脚下作为装饰、写着汉字的方砖同样也引起了他的注意,「这些字有什么含义?」

看了半天,这些毫无关联、各个不同的汉字既不是诗也不是词组,只好回答说是单字。

「It‘s so odd.」(这太奇怪了。)

如果你最近在电影院中看过《小王子》,就会发现这个金发小男孩儿最常挂在嘴边的台词就是「It’s so odd」。保持好奇心、不断思考、观察生活和事件背后的联系和规律,也许正是他写出《失控》、又能不断写出新书的秘密。

智能不只一种,人工智能的意义恰恰在此

(KK:Kevin Kelly GeekPark:极客公园)

GeekPark:您为什么会做《Silver Cord》这样一本漫画书?

KK:过去我读的都是非虚构作品,写的也是类似的内容。但是写这种类型的内容需要做很多研究,所以我想尝试一些不一样的、虚构的、不需要做大量的研究确保一定是真实的作品。

同时我有了一个想法,如果机器人有了意识会怎么样?这两种想法结合在一起,就诞生了《Silver Cord》。

GeekPark:《Silver Cord》中描绘了 AI(人工智能)机器人诞生的情景,您怎么看这个领域?AI 是人类的未来么?

KK:我认为有多种多样的 AI,它们有各种各样的未来。AI 不仅仅是一个领域或行业,它像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一样,会渗透到每一个行业、每一个领域、每一个事物中,改变所有的东西。AI 是一种使能技术(enabling technology),能开启更新的创新,同时渗透到每个行业中

GeekPark:当前使用 AI 需要很多的计算力和成本支撑,需要大公司的推进,小公司在这场洪流中有没有更多可能?

KK:我认为这是两方面的事情。一方面是制造和产生 AI 的能力,这要求大量的资本和资源,只有百度、谷歌这样的大公司才能做。另一方面 AI 会变为可以购买的服务,像亚马逊提供的 API 一样,小的创业公司不需要制造和生产 AI 的能力,可以直接购买服务注入到产品中。就像今天我们不会再花很大精力搭建一个网站一样,使用 AI 的成本实际上在降低的,但生产成本肯定是非常高的。

▲在《GEB》作者侯世达的眼中,智能的秘密在人类的思维过程中

GeekPark:侯世达的观点是,今天我们的 AI 是用计算力堆砌出来的,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,您怎么看这种观点?

KK:侯世达想要的是像人类的智能,但我并不认为智能只有一种。人工智能可以完全不同于人类智能,它的价值也恰恰在此。(那么物联网是智能么?)物联网包含我们自身,这种星球级别的互联网本身是一个超级有机体,具有某种思考能力。很多东西都具有思考能力,甚至鼠标都可能是很聪明的。但是聪明、智能和意识是不同的,能思考的事物但不一定有意识。智能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和级别,全球的物联网具有某种程度的思考能力,并非有意识的(去思考)但具备了某种程度的意识能力。

未来更像《第五元素》和《银翼杀手》,新事物与旧事物并存

GeekPark:最近基因检测变的越来越火,检测成本也在不断降低,您怎么看这一领域?

KK:的确基因测序和基因检测甚至生成基因的成本越来越低,但是理解基因、了解他们的作用原理甚至是控制基因离我们还很远,甚至 20、30 年之后我们都不一定能做到。我们能改变大豆、玉米等植物的基因,但应用在人体上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。

GeekPark:那么您怎么看 VR 呢,有些人认为 VR(虚拟现实)就是我们的未来。

KK:我很喜欢 VR。VR 现在的应用是游戏,但 AR(增强现实)可能拥有更大前景。微软可以用 AR 技术让远在加州的同事像就坐在身边一样,但 VR 设备无法整天佩戴,因此人们可能不会 VR 设备上投入太多时间。但 AR 是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,有各种各样的应用,很多创业公司可以找到立足点。

GeekPark:有人认为未来不再有纸质书,也有人认为未来每天都需要佩戴 VR 眼镜,或者像威廉吉布森也在小说中预言了城市的破败。您认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会是怎样的?

KK:未来也有不只一样的情景,对未来也有很多想象,总体来说对于未来我是很乐观的。现实世界存续的时间会很长,虽然工业界也在变革,试图重组现实世界,但速度不会很快。也要看是在 3 年、5 年、10 年、100 年、100 年这样不同的尺度上。

在很多科幻电影中,描述的都是一个全新、和现在完全不同的世界。这基本是完全错误的,未来世界可能更像《第五元素》和《银翼杀手》中描述的那样,新的东西和旧的东西是并存的。我们眼前的事物未来还会有,当然也会有新的东西出现。

▲1982年的电影《银翼杀手》,试图用退休警察和复制人的故事解答我们到底是谁?来自何处?

就拿这个房间举例,100 年后我们可能还在这个房间里,95% 的东西都是一样的,电子设备可能更新换代,桌子、椅子等实物都没有变化。角落里可能出现一个 VR 躺椅,但这些变化只占 5% 左右。技术带给我们的是不断增加新的选项,使得我们消除生活里一些旧的选项。

30 年前有一部叫《回到未来》(Back to the Future)的电影,在当时想象了今天生活的不同。天上飞的汽车、悬浮滑板……在其中人们想象了种种事物,但影片中的传真机却没有变化。电影和现实恰恰颠倒过来,周围这些可以触及的有形物体没有发生改变,传真机这种通讯工具却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
今天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有手机,在未来有形的实体并不会产生太大变化。工业革命的发生已经带来了改变,新的革命将发生在包括我们对自身认知在内的无形领域。

还有很多内容没加入《失控》

GeekPark:您也多次来往中国,在您眼中中国近年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

KK:最大的变化当然是基础设施的变化,到处都建起了高楼和高速公路。到处都是游人,空气质量下降,城市化进程明显也已经波及到了农村。在很多农村地区只有老人和孩子,青壮年都进入了城市,有些村庄近乎空了。(您为什么去中国的乡村?)

我正在用多种方式拍摄和记录正在消失的东西,不仅是中国,这项工作在整个亚洲地区进行。我来到城市观察未来,同样到快要被推平的乡村记录过去。在喀什,整个老城都被推平了。在所有中国的旧事物消失之前,我将它们记录下来。

▲《Asia Grace》是 KK 2002年出版的摄影集,还建立了同名主题网站

GeekPark:在您看来,中国和美国在科技上有哪些区别?

KK:在某些方面,中国已经远远领先,特别是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穿透要远远比美国更深入,中国人很依赖手机。在某些方面中国领先美国,但其他一些方面可能没有美国做得好,这也要看是什么领域。我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,「关于在中国一切可能都是真的」。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、发展也不平衡,完全有可能某个人正在尝试某件事。

GeekPark:《失控》写于 1995 年,现在中国很多互联网从业者将它当作「圣经」,您如何看待自己曾写过的这本书?

KK:当初写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想预测什么,只是想描述去中心化的复杂系统是如何运作的。那时还是互联网的萌芽时期,今天回头看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加进去。这本书还能写得更好,但加的东西越多这本书可能卖的越少。(说到这儿 KK 笑了起来)有很多我想要描述的内容没有加进去,还是有些缺憾。但另一方面这本书中谈及的基本原则,在今天仍然是适用的,将来可能更加适用。但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,我并没有想要预测未来。

▲KK的新书《必然》

GeekPark:在刚刚出版的《必然》中,有哪些新内容?

KK:《必然》中谈到了大量人工智能的内容,甚至第一章完全是关于人工智能的。写这本书初衷是想将过去曾我写过的内容梳理整合,描述过去 20 年中起作用的因素和未来 20 年将持续发展的趋势。

GeekPark:那么您还会继续关注互联网、继续写作么?

KK:回想互联网刚刚出现时,《连线》等科技杂志想象互联网的未来是一个更好的电视——有超过 500 个频道内容可供选择,用户也可以订阅数百个频道下载各种各样的内容。事实证明这些想象都是错的,一个更好的互联网也有可能是错的,可能都不叫互联网。

当互联网将这个星球上的所有人、所有机器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超级系统,会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产生,比如即时翻译等等。这个系统可能不再是互联网的概念,而是我们未曾经历过的、更强大的全球化网络,文化意义上也将超过 Email 和社交网络。

题图来自网络


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

转载联系jianghaoke@geekpark.net

点击图片,阅读更多



科技创新者的大本营
www.geekpark.net

长按二维码,关注极客公园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